一、方案背景與核心目標
2025 年10月13日至14日,中色東方集團精益內訓師系列培訓(共 6 期)第 5 期專項研修在集團培訓中心順利舉辦。來自有色金屬冶煉、精密加工等核心業務板塊的基層管理人員、班組長、班組骨干、生產調度、現場工程師、技術員、質量員、安全員等再度集結,圍繞 “關鍵質量精準化、變更風險可控化、品質改善全員化” 主題開展深度研修。本次培訓繼續特邀博革咨詢資深講師熊霆老師授課,依托其制造業質量精益管控實戰經驗,以 “質量工具應用能力 + 班組教學轉化能力” 為雙核心,采用 “案例溯源 + 工具拆解 + 教學模擬” 模式,將 “CTQ&CTP 管理、4M 變更管控、QCC 及 QC 工具” 三大模塊轉化為 “可教學、可落地、可復制” 的質量精益方法論,為集團精益內訓師隊伍從 “效率與標準推動者” 向 “質量精益管控者” 跨越注入關鍵動能。?
作為系列培訓的 “質量精益攻堅篇”,第 5 期培訓在前三期 “效率提升、標準固化” 的基礎上,精準聚焦基層管理人群最核心的 “質量管控痛點”—— 熊霆老師從 “精益內訓師不僅要‘自己能抓質量,更要教會班組用精益工具守質量’” 的核心需求出發,通過系統性賦能,幫助學員掌握 “如何錨定關鍵質量指標、如何防控人 / 機 / 料 / 法變更風險、如何引導班組用 QCC 解決品質問題”,為最后 1 期培訓筑牢 “質量精益傳承” 的能力根基,助力學員穩步向 “合格精益內訓師” 沖刺。
.png)
作為系列培訓的 “效率優化與標準固化篇”,第 4 期培訓在前三期 “角色錨定、現場落地、問題解決” 的基礎上,精準聚焦 “基層管理人群最核心的‘效率提升難、標準落地難’痛點”—— 熊霆老師從 “精益內訓師要‘自己能提效、會優化工序,更要教會班組用精益方法提效、守標準’” 的核心需求出發,通過系統性賦能,幫助學員掌握 “如何識別效率損失點、如何用精益工具優化工序、如何將標準作業轉化為班組易懂的教學內容”,為后續 2 期培訓筑牢 “效率提升與標準傳承” 的能力根基,助力學員穩步向 “合格精益內訓師” 邁進。
精準錨定:讓 CTQ&CTP 管理 “班組易懂會控”
“質量管控不是‘面面俱到’,而是‘抓關鍵、控核心’。” 培訓開篇,熊霆老師結合中色東方產業特性,拆解 “關鍵質量特性(CTQ)” 與 “關鍵過程參數(CTP)” 的聯動邏輯,核心教會內訓師 “如何把抽象的質量指標,轉化為班組能看懂、會管控的教學工具”。針對冶煉車間,他指導學員設計 “CTQ-CTP 映射教學表”:將 “鑄件致密度(CTQ,要求≥98%)” 對應 “熔煉溫度(CTP,1520-1550℃)、保溫時間(CTP,40-50 分鐘)”,用紅黃綠標注參數閾值,搭配 “超溫 10℃致密度下降 2%” 的案例,讓操作工直觀理解 “過程參數對質量的影響”;針對精密加工車間,教內訓師用 “CTQ 管控教學口訣”:“尺寸精度(CTQ)靠‘轉速(CTP)+ 進給量(CTP)’,表面粗糙度(CTQ)看‘刀具型號(CTP)+ 冷卻方式(CTP)’”,并設計 “CTQ 每日自查教學清單”,要求班組每日記錄 3 組關鍵參數與質量結果。學員現場輸出的實操成果極具落地性:冶煉質量員設計的 “CTP 參數異常教學預警卡”(標注 “溫度超上限,立即調溫并抽樣檢測致密度”)、精密加工技術員的 “CTQ-CTP 對比教學看板”,有效解決內訓師 “懂質量指標但不會教管控”“班組質量波動大” 的問題,更讓班組掌握 “從‘被動檢驗’到‘主動控過程’” 的方法。
.png)
風險防控:讓 4M 變更點管理 “班組能學能防”
圍繞 “4M 變更點管理(人、機、料、法變更管控)” 模塊,熊霆老師跳出 “單純講制度” 的傳統思路,聚焦 “內訓師如何教班組識別變更風險、落實管控流程”。結合中色東方生產場景,他將 4M 變更拆解為 “教學化管控四步曲”:第一步 “變更識別教學”,教內訓師用 “4M 變更清單教學模板”—— 針對 “新員工上崗(人)”,標注 “需完成‘技能認證 + 師徒帶教考核’雙流程”;針對 “設備維護后重啟(機)”,明確 “需執行‘參數校準 + 3 件試生產驗證’”;第二步 “風險評估教學”,指導班組用 “變更風險矩陣”:從 “影響范圍(班組 / 車間)、質量風險(高 / 中 / 低)” 兩個維度評估,比如 “原料批次更換(料)” 評估為 “車間級、中風險”,需 “小批量試做 + 全檢”;第三步 “執行管控教學”,設計 “變更管控教學流程圖”,標注 “變更申請→風險評估→執行→驗證” 各環節責任人;第四步 “效果驗證教學”,教內訓師引導班組記錄 “變更前后質量數據對比”,比如 “新刀具(料)更換后,表面粗糙度從 Ra1.6 降至 Ra0.8,驗證合格”。培訓中,學員分組完成的 “4M 變更管控教學案例” 貼合實際:冶煉班組長以 “新熔煉工上崗” 為題設計的 “雙認證教學流程”、精密加工現場工程師的 “設備變更驗證教學表”,有效解決 “變更管控流于形式、質量風險難預防” 的痛點,更讓班組掌握 “變更不可怕,管控要到位” 的精益思維。?
?
.png)
全員改善:讓 QCC 品管圈及 QC 工具 “班組愿用會用”
“品質改善不是‘質量員的獨角戲’,而是‘全員參與的大合唱’。” 針對 “QCC 品管圈及 QC 工具應用” 模塊,熊霆老師核心解決 “內訓師如何引導班組用 QC 工具開展 QCC、避免改善流于形式”—— 關鍵是 “工具簡化 + 教學場景化”。結合中色東方質量痛點,他先教內訓師 “QC 工具簡化教學法”:將 “魚骨圖” 轉化為 “問題根因‘人 - 機 - 料 - 法 - 環’五問教學模板”,針對 “冶煉車間鑄件砂眼”,引導班組問 “人:是否按標準清理模具?機:模具溫度是否達標?”;將 “柏拉圖” 簡化為 “問題優先級教學表”,用 “不良數量占比” 排序,比如 “精密加工尺寸偏差占不良總量 65%,優先改善”。再教內訓師 “QCC 全流程教學引導”:從 “課題選定”(教班組用 “問題重要性 - 可行性” 矩陣選課題,如 “降低冶煉鑄件砂眼率”),到 “目標設定”(教班組用 “現狀值 - 改善空間” 定目標,如 “從 5% 降至 2%”),再到 “對策實施”(教班組用 “PDCA 循環” 驗證對策,如 “調整模具排氣孔→試生產 100 件→砂眼率降至 3%”)。學員現場模擬 QCC 教學時,成果亮點紛呈:冶煉班組骨干設計的 “QC 工具教學口袋卡”(印魚骨圖繪制步驟、柏拉圖使用口訣)、精密加工質量員的 “QCC 改善教學案例庫”(收錄 “降低尺寸偏差” 等 3 個實戰案例),有效解決 “QC 工具太復雜,班組學不會”“QCC 改善難落地” 的痛點,更讓內訓師掌握 “如何讓全員成為‘品質改善參與者’”。
.png)
為期兩天的培訓中,學員們帶著 “CTQ-CTP 教學表”“4M 變更管控教學流程”“QC 工具教學卡” 等 7 類實操工具返程,紛紛表示 “不僅自己能用精益工具抓質量、防風險,更知道怎么把這些方法教給班組,讓每個員工都成為‘質量守護者’,離合格內訓師只剩最后一步”。作為系列培訓的 “質量精益核心篇”,第 5 期培訓的順利開展,標志著中色東方集團精益內訓師隊伍已具備 “質量精益管控與班組教學傳播” 的核心能力,為集團各業務線 “從‘合格質量’到‘精品質量’” 的精益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。?
未來,中色東方集團將按計劃推進最后 1 期精益內訓師培訓,圍繞 “精益教學能力精進、質量改善成果推廣、全員精益文化培育” 等核心目標,持續為學員賦能,助力他們最終成長為 “會實踐、會教學、會推動” 的合格精益內訓師,為集團打造有色金屬行業精益管理標桿筑牢質量人才根基。
工程機械集團供公司精益管理戰略案例 在項目落地過程中,博革咨詢按照系統診斷、試點推行、樹立標桿、快速復制,IT固化、系統評價、能力內化等七個步驟對集團公司下屬的17個子公司進行推進。 /news/4878.html
某線束工廠裝配車間連續流生產線規劃案例分享 生產線的升級解決了孤島式批量生產的方式,實現了連續流生產模式,在線庫存金額從60萬降為10萬,在制品從50000件降至5000件。車間在建設連續流生產方式時,遵循精益生產思想,通過連續流生產 /news/4876.html
某煤機集團防爆車標準化工位建設促進精益現場建設案例 自精益生產開展以來,原小庫房存余的各型液壓膠管共計2118根,通過統計、甄別、核減,現已消耗938根,核減率達到了44.3%,預計節約成本14萬元。 /news/4875.html

.png)
.png)
.png)